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政策 >

南京一医养融合机构成“国家级样本”

时间:2020-07-06 16:57    点击:
“银发”医养一体化,构筑“无忧夕阳红”
我市一医养融合机构成“国家级样本”  
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随时可以切换、到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可进行“安宁疗护”……南京这家“医办养”的医养结合机构入选了“国家级样本”。构筑“无忧夕阳红”,南京正在探索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。日前,记者从南京市卫健委获悉,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“医养一体化”社区养老新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,成“国家级样本”。 
“国家级样本”: 医疗养老床位可切换,安宁病房有书吧小花园
这里为什么会成为“样本”?这家机构的门口挂了好几块牌子:南京小行医院、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南京雨花肿瘤防治研究所、和怡老年照护中心。一套班子几块牌子,既有养老也有医疗,医疗养老一体化,医护服务和养老服务可以随时切换,没有医疗需求的时候,床位是养老床位,一旦有医疗需求,又变成医疗床位,医院能够第一时间提供专业的技术检查和医疗救护。如有需要,也可联系三甲医院科室随时转出。这种模式能随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疗需求,也减轻了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负担。
此外,该单位的安宁疗护也增加了医养融合的内涵。与死神最接近的地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冰冷,在安宁疗护病房,这里都是暖色调,走进来就有温暖平和的感觉,在这里,记者还看到了书吧和小花园,该病区护士长殷小莉告诉记者,小花园里的花都是病人种下的,是病人种下的希望和美好。有艺术修养的病人可以到书吧看看书练练字,也可以到小花园散散步晒晒太阳,和心理医生、护士聊聊天,他们称之为“话疗”……他们所做的一切,是希望在人生的最后一程,病人是愉悦的,也是有尊严的。 
和百姓“心贴心”:打通养老服务和医疗体制,探索医养新模式 
据了解,赛虹桥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是“小行医院”,是一家职工医院,保留这块牌子,是因为老百姓习惯该称呼。“医养新模式”之所以被大家认可,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明飞认为,这和“家庭医生”制度相关。家庭医生在为居民服务的时候,获悉了老年人的“刚需服务”,另一方面,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有了认可和信任。家庭医生和百姓“心贴心”,为和怡老年照护中心的建设打下基础。“其实,住在这里的老人,一半是来自我们辖区内的老人,是我们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。”周明飞说。 
为改变养老机构“只养不医”,医疗机构“只医不养”的传统局面。在南京,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被打造成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。雨花台区和怡老年照护中心,就是由赛虹桥的卫生服务中心自主举办的。2016年底,该中心将70张使用率不高的床位划设为养老区域,成立养老机构,主要收治高龄、失能和半失能老人,实现“楼下看病,楼上养老”,医疗和养老互联互通。如今成“国家样本”,一床难求。
南京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,南京加快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深度结合,创新服务模式,初步形成了医养结合的六种新模式。六种新模式即“签约”模式、“养办医”模式、“医办养”模式、“一站式”模式、“嵌入式”模式、“互联网+”模式。 
应对“银发浪潮”:以老人健康为中心,构筑“无忧夕阳红” 
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,目前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156.8万人,占户籍人口的22%。“银发浪潮”到来后,如何满足老年人口多层次、多样化健康需求,让老年人的夕阳时光享受关爱呵护、保持生命尊严? 
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,下一步,南京将抓紧构建包括健康教育、预防保健、疾病诊治、康复护理、长期照护、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、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努力构建以“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” 的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体系,培育推广一批高水平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机构。并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,全力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。加快推进安宁疗护试点,探索建立全市安宁疗护服务体系,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。